一、美方对华关税调整措施
1.取消91%的加征关税
美方已撤销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(含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)加征的共计91%的关税。
2.调整34%的“对等关税”
针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加征的34%对华关税,美方暂停其中24%的税率90天(至2025年8月10日),保留剩余10%的基准关税。
3.小额包裹关税优化
国际邮递物品的从价税率由120%降至54%;
维持每件100美元的从量关税,并取消原定6月1日上调至200美元的计划。
二、中方对美反制措施同步调整
1.关税对等措施
取消针对美国商品的91%反制关税;
暂停对美34%反制关税中的24%税率90天,保留10%的基准关税;
同时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实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(如技术性贸易壁垒)。
2.精准反制与博弈焦点
中方此前通过反制措施使美国短期内承受较大经济压力,包括供应链成本上升和通胀加剧,迫使美方重回谈判桌。但涉及半导体、稀土等关键领域的出口管制和技术限制仍未完全解除。
三、政策时效性与潜在风险
1.90天缓冲期
暂停的24%关税将在90天后(2025年8月10日)面临恢复风险,若双方未在此期间达成进一步协议,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反弹。
2.供应链调整建议
跨境企业需利用窗口期优化布局,例如:
开拓欧洲、东南亚等多元市场;
转向海外仓模式以规避直邮关税;
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以对冲成本波动。
四、行业影响与长期挑战
1.半导体行业短期利好与长期壁垒
美国芯片对华出口关税恢复至10%基础水平,但先进制程设备(如EUV光刻机)和技术仍受出口管制,审批周期长达6-12个月。
中国国产替代加速,一季度模拟芯片市占率提升至28%,但高端领域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。
2.全球供应链重构
关税下调缓解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,但技术性壁垒(如美国对高带宽存储器和AI芯片的实体清单限制)仍是未来博弈焦点。
五、意义与展望
此次调整标志着中美贸易战从“冲突对抗”转向“规则共建”,短期内为全球产业链注入稳定性,并降低企业成本压力。然而,结构性分歧(如技术管制、产业政策)的长期博弈仍将持续,双方需通过常态化磋商机制(由何立峰与贝森特牵头)逐步化解深层矛盾。中方强调,对话需基于相互尊重,单边主义终将被市场规律反噬。